贝鲁特的政坛,这回怕是真的要天翻地覆了。外交部长优素福·拉吉周二扔出的那番话,不亚于一枚重磅炸弹,把所有人都炸懵了。黎巴嫩政府,这个看似一直“和稀泥”的机构,居然下定决心,要动真格的了。
他们的目标直指国家南部的边境地带——那片长期以来,只闻真主党之名,不见政府军之影的土地。政府要彻底拿回控制权,一寸都不能少。
这可不是酒后胡话,一份带着墨香的方案已经拍在了桌上。计划有明确的时间表,三个月,就在11月之前,黎巴嫩军队要完成对利塔尼河以南地区所有武装力量的“大扫除”。这字里行间,几乎就是一封写给真主党的最后通牒。
三个月,枪口对准自己人
这盘大棋,显然是蓄谋已久。就在上周,军队参谋长鲁道夫·海卡尔已经悄悄向政府递交了一套详尽的五阶段方案。核心思想简单粗暴:在这片国土上,能拿枪的,只能是政府的人。
第一步,也是最要命的一步,就是用三个月时间,收缴利塔尼河南部地区所有的“非官方”武器。要知道,那地方离以色列边境最近处不过25公里,是火药桶里的火药桶,以色列人每天都用八倍镜盯着。
这一切的背后,是去年那场持续了整整一年的黎以冲突。战火直到去年11月才勉强熄灭,真主党在那场血战中被打得元气大伤,过去那种说一不二的江湖地位也开始松动。黎巴嫩国内那些早就憋着一股气的声音,开始响亮起来,要求他们解除武装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更何况,白宫现在坐着的是特朗普。在他的强力施压下,连总统约瑟夫·奥恩都不得不公开表态,这个进程“必须推进”。
真主党:你在教我做事?
理想的剧本写得再好,也架不住演员当场撂挑子。就在政府会议上,这项计划被批准的瞬间,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几名真主党及什叶派的官员,二话不说,直接起身离席。沉默,是他们最响亮的抗议。
随后的公开回应更是撕破了脸皮。真主党方面直截了当地指责政府,这是在“向美国和以色列的压力叩头”,并且放出狠话,这个所谓的决定,他们将“视同不存在”。这已经不是分歧了,这是公开的决裂。
诡异的是,就连政府内部,似乎都弥漫着一种“心虚”的气氛。新闻部长保罗·莫尔科斯在面对媒体时,就很坦诚地给大家的热情泼了盆冷水。他承认,政府在“后勤、物资和人力上,能力都非常有限”。
停火协议?废纸一张罢了
让这盘棋局更乱的,是那份由美国牵头斡旋的黎以停火协议,从一开始就是一笔糊涂账。新闻部长莫尔科斯就差指着鼻子骂了,说以色列压根就没打算遵守承诺。
他直言:“以色列持续不断地违反协议,不仅是对承诺的背叛,更是对整个地区安全的巨大威胁。”说好了的,真主党和以色列军队都得从黎巴嫩南部撤出去,可以色列大兵至今还赖在一些他们认为有战略价值的山头上不走。
当然,以色列人也有自己的一套歪理。他们说,之所以赖着不走,就是为了防止真主党卷土重来,是为了保护自己北部边境居民的安宁。以色列方面反复强调,只要真主党把武器交出来,他们马上就撤。
可问题是,真主党根本不接这个茬。尽管停火之后,黎巴嫩政府军也一直在利塔尼河以南地区零敲碎打地收缴武器,真主党的武装人员也大面上撤走了,但谁心里都跟明镜似的,那些重型导弹和无人机,就像幽灵一样,还潜伏在那片土地的某个角落。
结语
黎巴嫩政府这一次,算是把底牌亮出来了,也画下了一条不能碰的红线。但这更像是一场不知深浅的豪赌,而赌桌的另一头,是一个连游戏规则都不屑一顾的强大对手。这三个月的倒计时,与其说是时间表,不如说是一个滴答作响的引爆器。它考验的,远不止是后勤与资源,更是早已支离破碎的政治信任,和那份名存实亡的停火协议。倒计时已经开始,但引信另一头连着的,究竟是南境的新生,还是一场席卷全国的内爆?没人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