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明明可以自己活下来,却把唯一的救生衣让给了陌生的中国老人!”9月11日深夜,韩国仁川海边的一场救援,让34岁的海警警长李宰硕永远留在了冰冷的海水里。当中国驻韩大使馆第一时间发文哀悼,当韩国总统亲自追授勋章,这个年轻的生命为何能让两国人民都为之动容?他脱下救生衣的那一刻,到底藏着怎样跨越国界的善意?
故事要从9月11日的仁川海边说起。那天傍晚,一位70岁的中国老人在海边散步时不慎遇困,上涨的海水很快没过了腰部,老人脚部还受了伤,根本没法自主脱困。接到报警后,仁川海警署的李宰硕警长带着队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此时天色已经暗下来,海风裹着浪花不断拍打岸边,海况比预想中还要复杂,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海浪卷走。
看到老人在水里瑟瑟发抖,李宰硕没多想,当即脱下自己身上的救生衣,小心地帮老人穿好。队员们想递给他备用救生设备,他却摆了摆手说“先救老人”,然后扶着老人一步步往岸边游。可就在离岸边还有几十米时,一个大浪突然袭来,两人被瞬间冲散。队员们赶紧分头搜救,可漆黑的夜色和汹涌的海水给救援增加了太多难度,直到六个小时后,他们才在远处的滩涂找到李宰硕,可那时他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他不是不知道危险,只是把生的希望先给了别人。”参与救援的队员在接受采访时红了眼眶,“警长平时就总说,我们穿这身制服,就是要守护大家的安全,不管对方是哪国人。”这番话让无数人破防——在生死关头,李宰硕想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一个素不相识的外国老人的生命,这份勇气和善良,早已超越了国界。
消息传到中国,网友们瞬间被戳中泪点。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留言:“看到他把救生衣让给老人的瞬间,我眼泪都下来了。哪有什么理所当然的救援,只是有人愿意为陌生人赌上自己的生命。”还有人说:“34岁,本该是人生最好的年纪,他却用这样的方式定格了生命,这样的英雄,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
中国驻韩大使馆也第一时间行动起来,戴兵大使专门致信韩国海警厅厅长金勇进,表达深切哀思和慰问,还特别提到“李宰硕警长舍己为人,用生命彰显了崇高的职业操守和人道主义精神”。这份认可,不仅是对李宰硕个人的致敬,更是对两国人民之间善意的肯定。
而在韩国,李宰硕的牺牲同样牵动着所有人的心。韩国总统李在明特意发来唁电,还追授他“大韩民国玉条勤政勋章”——这是韩国政府对公职人员的高度认可。唁电里写着:“李宰硕警长心怀守护生命的使命感,在漆黑的夜色中毫不犹豫地跳入滩涂,最终为救援别人献出宝贵生命。我对他表示深切哀悼,永远铭记那些身穿制服英雄的献身精神。”在李宰硕的灵堂前,不少韩国民众自发前来献花,有人举着“英雄走好”的牌子,还有老人带着孩子来,告诉孩子“这个叔叔用生命救了别人,我们要记住他”。
其实,李宰硕的故事不是个例,中韩两国在海上救援方面的相互帮助,早就成了两国友好的缩影。今年5月,一艘韩国济州籍渔船在海上遭遇恶劣天气沉没,8名船员被困。中国海警接到求助后,冒着七级风浪紧急出动,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苦救援,成功把所有韩国船员救了上来。后来韩国济州道知事吴怜勋还专程去中国驻济州总领事馆道谢,甚至提出要邀请参与救援的中国海警人员访问济州,授予他们“荣誉道民”称号。
可回顾过去几年,中韩关系也经历过不少风风雨雨。之前尹锡悦政府时期,有些政客总喜欢炒作反华话题,甚至抹黑中国,让两国关系一度变得紧张。但李在明总统上台后,多次展现出务实的态度——就像9月9日,面对首尔一些地方的反华集会,他直接谴责“这不是言论自由,是在破坏两国关系”,还要求有关部门严惩组织者。这种鲜明的立场,让不少人看到了中韩关系向好的希望。
而李宰硕的牺牲,更像一束光,照亮了两国关系中最温暖的部分。他用生命证明,善意从来不会被国界阻隔,勇气也从来不分语言和肤色。就像有网友说的:“那些政客的炒作或许会让关系紧张,但普通人之间的善意,才是两国友好最坚实的基础。”
现在,很多人都在建议,除了哀悼和致敬,我们还可以为李宰硕的家人做更多——比如邀请他们访问中国,让他们知道,中国人民一直记得李宰硕的付出;或者为他设立一个纪念奖项,让这份人道主义精神一直传递下去。毕竟,中国人最讲究“恩怨分明”,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永远不会忘。
34岁的李宰硕,生命虽然短暂,却像一颗星星,永远闪烁在中韩人民的心里。他让我们知道,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勇气,永远是跨越偏见与隔阂的最强力量。愿这样的英雄被永远铭记,也愿中韩两国能沿着这份善意,走向更友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