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突然对中国蜡烛下狠手 最高税率飙至70%!中国厂商如何绝地求生?
8月15号早上刷手机,中欧贸易圈的消息直接炸了屏。欧盟委员会甩出一份反倾销初裁清单,中国做蜡烛的企业集体挨了记"关税闷棍"。宁波有家叫旷世居家的企业算走运,拿到了10.6%的"友情价",可剩下70多家同行全被按在55.5%-73.9%的税率坑里,这消息一传出来,好些老板手机都摔了——毕竟这关税一落地,出口成本直接翻倍,欧洲市场算是要保不住了。
要说这事儿为啥这么狠?得先看中国蜡烛在欧盟的分量。去年咱们往欧洲卖了17.33万吨蜡烛,占人家进口总量的44%。啥概念?欧洲人过圣诞点的圣诞树烛、教堂做弥撒的宗教烛、家里摆的装饰烛,一半以上都是中国造的。可欧盟现在突然翻脸,打的旗号还是老掉牙的"低价倾销"。但怪就怪在,他们自家蜡烛产业联盟去年还公开承认,中国蜡烛的售价根本不低。这变脸速度比小区门口卖煎饼的阿姨翻面还快!
要说欧盟玩这手,那可真是"老把式"了。2009年他们就搞过类似操作,当时中国蜡烛出口直接暴跌23%,好多小厂子直接倒闭。现在这税率比当年翻了倍,明摆着是要把中国厂商挤走。更气人的是,他们自己企业算成本的时候,用的是泰国工厂的数据当"标杆",转头就来指责中国。咱就说,这双标玩得这么溜,自家产业联盟都看不下去了,前阵子还发报告说"中国蜡烛价格合理"呢。
不过中国企业也不是软柿子。宁波那家拿到低税率的旷世居家,听说早就在准备材料应诉,光收集欧盟厂商用泰国数据造假的证词就攒了三大箱子。现在圈里传,好些企业已经在东南亚"找下家"了。越南胡志明市下个月要办亚洲蜡产品大会,听说中国厂商报名最积极,有个老板跟我念叨:"与其在这儿挨打,不如去那边建厂,绕开这破关税。"
这关税大棒一砸,欧洲老百姓可要遭罪了。德国柏林的超市里,生日蜡烛已经涨了三成,有主妇在社交平台上吐槽:"以前买一盒5欧元,现在要7欧,孩子过生日都得省着点用。"更讽刺的是,欧盟环保组织上个月刚发报告说蜡烛生产碳排放超标,现在自己反倒搞贸易保护,这操作跟自己打自己脸有啥区别?
要说咱中国企业该咋办?我看有两招得赶紧使。一是抱团应诉,把欧盟厂商用泰国数据造假的证据全翻出来,咱也不是任人欺负的;二是加快产业转移,把低端产能搬到东南亚,青岛金王前阵子就跟越南一家工厂签了代工协议,这招"腾笼换鸟"倒是挺聪明。毕竟贸易战不是打嘴仗,得想办法把损失降到最低。
贸易战没有真正的赢家,最后买单的还是普通消费者。欧盟这波操作,说是保护本土产业,实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中国蜡烛厂商要挺过这关,还得靠脑子、靠韧性——毕竟咱们能在全球市场占44%的份额,靠的可不光是便宜,还有手艺和口碑。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经典语句:关税大棒挥得再狠,挡不住中国制造的韧性。
数据来源:欧盟委员会反倾销初裁公告、中国海关总署蜡烛出口统计数据、欧洲蜡烛工业协会年度报告、东南亚制造业投资动态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