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军的前身是滇军第2军一部。
1915年,护国战争爆发后,李烈钧率护国军第2军进入广西,后进入广东。
1916年6月,护国战争结束,护国第2军改称为驻粤滇军。
1917年,驻粤滇军参加护法战争。
1920年,驻粤滇军发生分裂,李烈钧、朱培德率驻粤滇军大部远走湘南。
1921年5月,孙中山回广州任非常大总统,该部由朱培德率领回到广州,归属孙中山。
1924年10月,驻粤滇军改编为建国第1军,朱培德任军长。
1925年2月,建国第1军参加第1次东征。
1925年8月26日朱培德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
8月,该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3军,朱培德任军长,黄实任参谋长,朱克靖任党代表。下辖:第7师,王均任师长;第8师,朱世贵任师长;第9师,朱培德兼任师长。9师26团参谋长王根僧,参加北伐,
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3军9师25团少将团长甘芳,
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3军9师参谋长兼26团团长李明扬,参加北伐战争,同年冬任北伐军东路先遣军司令李明扬,
1926年任第3军9师27团团长尹隆举,参加北伐,
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3军独立第16师师长金汉鼎,参加北伐,
1926年7月第三军军长 朱培德 党代表 朱克靖 顾问 马赤意利克
1926年7月,由翁源、佛冈出发参加北伐。
8月下旬,抵达湖南茶陵、醴陵一带,监视江西孙传芳部。
9月初,该军由醴陵出江西萍乡进攻宜春、万载。
9月,该军会同第2军连续攻克萍乡、宜春、上高、新喻、高安等地。
10月初,该军协助第1军、第6军攻克南昌。北伐军攻占南昌后,该军负责南昌警备。
11月6日,进占南昌。战后,留驻江西九江、南昌等地,增编独立第16师。
1927年5月初,该军扩编为第3、第9两个军。第3军下辖第7师长王均、第8师长朱世贵、第9师师长曾万钟(后易杨池生)。
1927年5月成为第3军和第9军,双双编为第5路军。而在此过程中,第3军亦有新的领导者,王均掌舵,统帅第7至第9师。
1927年5月初,第3军扩编为第3、第9两个军,编成第5路军,朱培德任总指挥。其中,第3军由王均任军长,下辖:第7师,王均兼任师长;第8师,朱世贵任师长;第9师,黄实任师长。
8月1日,该军军官教导团由团长朱德率领在南昌起义,脱离建制。
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该军被南昌起义部队歼灭一部。
1928年3月,所属第8、第9师与第31军第28师直隶于第1集团军进入山东参与北伐,5月下旬到德州,旋即返回江西。
5月至8月,该军在永新等地“进剿”井冈山。
1928年8月,国民党军进行编谴,原属各军缩编为师。第3军缩编为第7师,原军长王均任师长,原辖第7、第8、第9师,依次改编为第19、地20、第21旅,由李世龙、祝膏如、李文彬分任旅长。
10月,该军驻九江、南浔路。
1929年3月2日,编组第3军讨伐新桂系军,军长朱培德,下辖第4、第7、第11、第12、第18师。
3月28日变更战斗序列,改辖第4、第11、第12师及第14、第15旅。
3月31日改辖第4、第7师。
1929年3月,蒋介石为讨伐桂系,蒋原第3军缩编后的第7师与原第31军缩编后的第12师合编为第3军,王均任军长,曾万钟任副军长,张鉴桂任参谋长。下辖第7师,王均兼任师长;第12师,曾万钟任师长。该军组成后,编如第1路军,归朱培德指挥参加蒋桂战争。
1929年6月,以第11师、新编第5师、独立第11旅组成第3军讨伐西北军,军长曹万顺。
第3军独立第11旅旅长万倚吾,
10月,该军调至徐州,参加讨伐西北军的作战。
1929年10月,以第5、第7师组成第3军讨伐西北军,驻扎河南舞阳、西平、郾城,军长王均。
1930年3月,组建第3军,下辖第7、第10师,集中安徽宿县、涡阳,阻止孙殿英部南下。
1930年5月,该军编入总预备军团,参加了蒋、冯、阎中原大战。
1930年10月,第3军迁至徐州,此后又在1931年7月,被编为“剿赤”军南路集团军第3军团,为接下来的岁月奠定基调。
1931年7月中旬,该军被编为“剿赤”军南路集团军第3军团,参加讨伐石友三的作战。
1931年11月任第3军8师副官主任白肇学,1934年参加围剿江西苏区,
此后至1934年9月,该军调往豫鄂皖地区,先后参加了对豫鄂皖苏区和红军的第3、第4、第5次“围剿”作战。
1934年9月至1935年9月,其驻地纷纷迁徙,从豫鄂皖地区、陕西,再至甘肃,沿途留下历史的足迹。
1935年7月,第3军军长王均率第7、第12师进入甘肃,军部在天水,各师驻扎天水、西和、礼县、成县等地。
8月7日,第7师在天水以南马跑泉与红二十五军作战。
1935年9月至1936年0月,该军先后调往陕西、甘肃,参加了追堵对红军长征和阻止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多次作战。
第3军独立16师副师长马崑,
1936年8月至10月,堵截红二、四方面军北进。
10月,经会宁向靖远攻击前进。
1936年11月,该军进至会宁整训时,军长王均因飞机失事身亡,由曾万钟任军长。
1936年11月,当第3军在会宁进行整训时,曾万钟登场,担任军长,时机在替换,第7师和第12师仍在其指挥之下。
第7师师长:曾万钟,19旅李世龙、(37团王开桢、38团李育仁),21旅沈元镇(40团张述尧、41团尉迟毓鸣)、独立团张学文
第12师师长:唐淮源,34旅马昆(67团杨玉昆、68团朱峻德),35旅朱淮(71团尹继勋、72团吕继周)、补充团李自林
西安事变后,由靖远、同心等地返回天水防区,编人“讨逆军”第9纵队。
而在1937年春季,从甘肃调往河南郑州、开封等地驻防,瞄准着新的阵地。
1937年的7月,从河南抵达河北的高碑店、良乡一带,成为第14集团军的一部分。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第3军北上,该军由河南开赴河北高碑店、良乡一带,隶属第14集团军,参加平汉路北段对日作战。
1937年7月31日,北上河北邢台、定县、涿县(今涿州)、房山,隶属第1战区第2集团军第2军团,参加平汉路北段作战(1937年8月21日至9月24日)。
而后进至山西参加太原会战。在太原会战中,该军随集团军军部在忻口地区组织防御。娘子关失守后,该军撤至晋南,在白晋公路沿线进行游击作战。
第3军7师21旅副旅长尉迟凤岗(1903-1937)
10月上旬,转隶第2 战区第2集团军,在娘子关、阳泉等地参加太原会战(1937年9月12日至11月12日),战后,转战晋东南的武乡、襄垣、长治、潞城、榆社。
1938年5月,转移至太行山。
1938年7月,曾万钟升任第35军团军团长兼军长,唐淮源任副军长。
10月,转入中条山区开展游击作战。归第5集团军指挥。
第3军7师政训处处长张廷玉(1905-1938)
1939年1月任第3军副军长兼12师师长马崑,
1939年7月,曾万钟升任第5集团军总司令,由唐淮源任军长。
1939年的7月21日,军长之位传给了唐淮源,开启新的篇章。
此时,该军下辖:第7师,李世龙任师长;第12师,寸性奇任师长。
同年冬,参加晋南冬季攻势作战。
1941年春任第3军少将参谋长王昌烈,
1941年4月,增辖第34师。隶属第1战区第5集团军,
1941年的5月12日,周体仁接任军长,融入国民革命军第34集团军。
1941年5月,该军在中条山会战中,奉命坚守马村、距南村渡口。
参加晋南会战(1941年5月7 日至6月15日),
第34师因师长公秉藩被俘后投敌被撤销番号。
6月4日,该军被日军包围,部队伤亡惨重,军长唐淮源自戕殉国,、第12师师长寸性奇、12师政治部主任李石安受伤后自尽,。第12师被全歼,第7师付出重大牺牲后突破日军包围圈,辛免被全歼。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军军长唐淮源(1886—1941)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军12师师长寸性奇(1895—1941)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军第12师政治部主任李石安(? -1941)
该军调驻河南洛阳整补。
1941年的7月,第3军重整旗鼓,仍统辖第7师和第12师,归属于第34集团军。
7月,该军重新组建,周体仁任军长,李世龙任副军长,下辖第7师,李世龙兼任师长;第12师,吕继周任师长。该军此次重新组建后,隶属第34集团军。
1942年春,该军调陕西汉中整训。
同年冬,第7师调甘肃平凉、三元一带,参加封锁陕北抗日根据地。第12师调兰州,担任兰州城防警备。
1942 年春,调陕西汉中。1943年该军调甘肃。
1943年任第3军12师师长兼兰州军警督察处处长陈子干,
1943年6月,国民党再一次调整,将新编第3师调归该军建制,沈元镇任师长。
43年秋兼任第3军7师师长李用章,
1944年的4月15日,第3军再度整编,李世龙成为新的军长,第7师、第12师和新编的第3师再度归属于其指挥。
1944年4月,周体仁升任第34集团军副总司令,李世龙任军长,邱开基、吕继周任副军长。下辖:第7师,李用章任师长;第12师,陈子干任师长;新编第3师,沈元镇任师长。
44年任第3军新编3师副师长张汝弼,
1944年7月任第3军中将副军长杨光钰,
1945年1月,隶属第38集团军后,李世龙调任第37集团军副总司令,罗历戎任军长,邱开基、吕继周、杨光钰、李用章任副军长。
1945年1月9日黄埔军校出身的罗历戎出任军长(1935.7一1947.11)归属于第38集团军,
1945年1月任第3军副军长兼7师师长李用章,参加豫西鄂北会战,
1945年初,新编第3师改隶第91军。
4 月,第57军新编第34师拨入。
7月,撤销新编第34师番号,
同时,新编的第34师改编为第32师,回归第3军建制,至此,第3军旗下辖三支部队:第7师、第12师和第32师。
抗战胜利的八月,第3军的第12师脱离,归于第17军指挥,第7师随军部开赴河北石家庄参加内战,且隶属于第34集团军。
暂编第25师、第165师拨入,暂编第25师旋改称第32师。
8月,第165师脱离建制。该军改辖第7、第32 师。
1945年8月任第3军32师师长刘英少将,副师长李文定,
8月,由甘肃定西开赴潼关。
8月19日经风陵渡北渡黄河进攻山西平陆县。
10月18 日由第1战区改隶第11战区。
10月中旬经同蒲路、正太铁路到河北石门,先后接收平汉路北段及平绥路东段。
1946年,第3军则隶属于保定绥靖公署,始终在变动的编制中努力适应历史的潮流。
1946年任第3军7师21团团长沈仲文 ,
1947年秋任第3军7师少将副师长沈仲文 ,同年10月在河北清风店被俘,获释后回湘,
1947年10月16日,军部率第7师由石门北上保定,
1947年的10月20日,第3军军部和第7师在清风店地区遭到晋察冀野战军的全面歼灭。紧随其后,第32师及留守石门,
10月22日在定县清风店被歼灭,军长罗历戎、副军长杨光钰、第7师师长李用章被俘。
11月6-12日,第32师在石门被歼灭,师长刘英被俘。该军番号取消。
1948年初,国民党军为加强在西北战场上的军事力量,以整编第38师第17旅与新编第9师、暂编第3师等部在陕西合编为第3军,许良钰任军长。
同年5月,该军改编为整编第16师,原军长许良钰任师长。下辖整编第17旅,王作栋任旅长;新编第9旅,于戒需任旅长;暂编第3旅,陈留陵任旅长。
1948年5月,在陕西编成整编第6师,下辖第17旅、暂编第2旅,驻守铜川、耀县地区。
9月,国民党重新规定番号,又将整编第16师改称为第3军,许良钰任军长。
9月,改称第3军,下辖第17、第254师(原暂编第2旅)。第17师驻雒南(今洛南)至漫川关一线,主力在铜川。
同时,将整编第17旅改称为第17师,暂编第3旅改称为第254师,新编第9旅改称为新编第9师。该军此次整编后隶属西安绥靖公署,先后参加了948年西北冬季攻势、
11月21日至22日,第17师大部在铜川东南被歼灭,师长王作栋阵亡,23日,第254师一部在铜川以东被歼灭。
1949年第3军副军长沈开樾,同年12月兼成都防守司令部参谋长沈开樾,
1949年任第3军参谋长兼17师师长邓宏义,
1949年西北春季攻势、陕中战友和西南战役等作战。
1949年底,该军在第5兵团编成内被人民解放军全歼于川西新津、邛崃地区。
1949年任第3军254师少将师长陈岗陵,
1949年6月,增辖第335师,驻守陕南黑龙口、山阳、漫川关。
1949年7月任第3军独立支队副支队长王锦文,
7月17日,驰援安康。
国民党第3军参谋长邓宏义少将
国民党第3军副军长 沈开樾少将
49年9月第三军 军长:许良玉 盛 文(后) 副军长:沈开越 第 17 师 师长:王作栋 戴 涛(后) 邓宏仪(后) 第 254 师 师长:陈岗陵 第 303 师 师长:田中田
11 月中旬沿着汉(中)蓉(成都)公路进入四川。
11月30日开绵阳,12月5日到成都担任城防。
12月17日,第335师长全教曾在乐山率部投诚,所属第1004团拒绝起义,撤往西昌重建第335师。
12月24日,该军由成都突围,
26日至27日在邛被歼灭,第17、第254师师长邓宏义、陈岗陵先后被俘。
1950年3月24日,第335师被歼灭,师长王伯骅被俘。
历任军长:朱培德、曹万顺(1925.8.26-1928.5.6)、王均(1928.5.6一1936.11.23飞机失事身亡)、曾万钟(1936.11代理-1937.8.27实任-1939.7免兼)、唐淮源(1939.7.1一1941.5.12自戕)、周体仁(1941.7.1一)、李世龙(1944.4.15-)、罗历戎(1945.1——1947.10.22被俘)。(整编师师长):许良玉(1948.5.21一)、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