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太空舱门第六次开启!陈冬破纪录背后,一场无声的太空防御战
新闻动态
太空舱门第六次开启!陈冬破纪录背后,一场无声的太空防御战
发布日期:2025-08-19 11:20    点击次数:136

陈冬的舱外航天服头盔面罩上,划痕已清晰可见。这位中国航天员第六次踏入太空深渊,面对的是比前五次更严峻的威胁。

8月15日16时,陈冬打开问天实验舱气闸舱舱门,成为中国 第六次踏足宇宙真空的航天员 ,刷新了中国航天员的出舱纪录。

他身着的舱外航天服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而下方地球正缓缓转动。6.5小时后,他和首次出舱的王杰安全返回,完成了中国空间站又一次关键任务。

然而这次看似常规的出舱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紧迫性——空间站太阳翼已遭受微小颗粒撞击,太空碎片的威胁正与日俱增。

---

01 太空新纪录,神舟二十号乘组的突破时刻

北京时间8月15日22时47分,随着航天员陈冬和王杰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神舟二十号乘组的第三次出舱活动圆满结束。这场历时约 6.5小时的舱外作业 ,标志着中国空间站运营阶段的关键进展。

陈冬完成了个人的第六次太空行走,成为中国出舱次数最多的航天员。而航天飞行工程师王杰则实现了首次舱外活动梦想。

任务执行过程中,01航天员陈冬身着蓝色饰带舱外服登上机械臂,03航天员王杰在舱内熟练传递设备。16时50分许,王杰也踏出舱门,与陈冬协同作业。

在地面团队和空间站机械臂的精确配合下,他们高效完成了 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及舱外设备巡检任务 。

神舟二十号乘组自4月24日发射入轨以来,已在太空度过三个多月。5月22日的首次出舱中,陈冬和陈中瑞完成了从节点舱出舱的创举;6月26日,两人再次执行出舱任务。

02 太空隐形杀手,空间站面临的不速之客

表面平静的太空环境,实则暗藏杀机。神舟二十号乘组三次出舱的核心任务——安装空间碎片防护装置,正是应对这一威胁的关键举措。

太空并非安全之地。温差极大,空间小颗粒和碎片以极高速飞行, 一旦撞击航天器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 。国际空间站曾因此受损,中国空间站天和号核心舱太阳翼也遭受过撞击。

“每一个空间碎片防护装置的安装位置都不同,设计各异,安装方式也各不相同,”一位航天专家在描述这项工作的挑战时表示,“航天员必须提前熟练掌握,才能在出舱时高效完成安装。”

梁晓锋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解释:“这次出舱主要任务是对舱外关键设备和部位进行热特征识别,获取更多详实数据,为后续型号研制和热控专业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03 航天服革新,中国舱外装备升级换代

执行这些高危任务,舱外航天服是航天员的生命保障。值得关注的是,神舟二十号乘组启用了一套全新的防护装备。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近期将 两套全新舱外航天服 送达空间站。航天员们迅速完成了新航天服的拆卸、转运、解包启封及功能检查工作。

第一批三套舱外服已创造服役奇迹。设计寿命原为“3年15次”,但经过延寿处理,它们已支持航天员完成22次出舱活动,单件最高使用次数接近20次。新送达的第二批舱外服在多个方面进行了升级,使用寿命提升至4年20次舱外活动。

太空极端环境对航天服造成严重磨损。宇宙辐射、空间颗粒以及进出舱门时的摩擦,都让航天服无法永久使用。当受损严重时,这些“太空铠甲”将光荣退役,由新装备接替。

04 唯一在轨前夜,中国空间站迎来全球时刻

国际空间站正步入生命倒计时。俄美沟通确认, 国际空间站预计2028至2030年退役 。届时,中国天宫空间站将成为人类在近地轨道唯一长期运行的空间站。

这一转变正吸引全球目光。多国已表达参与中国空间站项目的意愿,众多国家的科学实验项目已在中国空间站内开展。

今年2月,中国与巴基斯坦签署选拔训练航天员的合作协议。完成训练后,巴基斯坦航天员将与中国航天员共同执行空间站任务。

“对于外籍航天员,访问中国空间站有个关键前提—— 学好中文 ,”一位航天领域观察家指出,“空间站操作界面全为中文,语言不达标将无法执行任务。”

05 太空新竞技场,全球航天技术加速突破

当中国航天员在近地轨道创造纪录时,全球航天领域正经历技术爆发。德国团队近期实现量子通信突破,卫星在480公里高度以27500公里/小时速度飞行时,持续10分钟精确定位地面直径80厘米的接收器。

另一德国科学家团队提出大胆构想:利用 月球土壤中的水资源生产低温燃料 。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分析显示,每吨月壤约含120克水,分解后可获得氢气和氧气。

布伦瑞克大学的火箭科学家西蒙娜·西尔维斯特里透露,团队正加紧建设紧凑型燃烧测试平台,解决太空燃料储存与管理关键技术。

与此同时,中国在深空领域也取得重大突破。今年3月,实践25号卫星在3.6万公里高空完成北斗G7卫星燃料加注,使卫星寿命从8年跃升至16年,全周期成本降低72%。

---

机械臂在太空划出优雅弧线 ,将陈冬精准送达作业点。空间站下方,地球的蔚蓝与白色涡旋交织成壮丽画卷。

德国科学家正研究利用月壤制取燃料,布伦瑞克大学的火箭专家们渴望在月球建立“加油站”。巴基斯坦航天员加紧中文训练,为登上天宫空间站做准备。

当国际空间站退役的钟声敲响,中国空间站将成为人类唯一的太空前哨。那时,陈冬面罩上的划痕将成为人类深空征程的见证—— 每一道划痕都是人类对抗太空威胁的勋章 。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