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全世界都等着悟空DLC,游科却突然掀了桌子,一部《钟馗》预告片让玩家彻底失控
产品展示
全世界都等着悟空DLC,游科却突然掀了桌子,一部《钟馗》预告片让玩家彻底失控
发布日期:2025-08-22 00:25    点击次数:80

引言

所有人都以为,故事会按剧本演下去。

在《黑神话:悟空》那毁天灭地的成功之后,全球数千万玩家的目光,都死死盯住了游戏科学的下一步——DLC,那个注定会再次收割全球钱包的悟空后续篇章。大家连名字都想好了,《大闹天宫》……万事俱备,只等游戏科学放出那个熟悉的消息。

然而,2025年8月20日,科隆游戏展,全球直播。当那个熟悉的logo再次作为压轴出场时,空气凝固了。等待中的狂欢没有如期而至,取而代之的,是一场席卷了整个互联网的、更为猛烈的风暴。

游戏科学,他们没有按常理出牌。

他们跳过了所有人的期待,直接掀翻了桌子,甩出了一张王炸——不是《悟空》的DLC,而是一个全新的、黑暗的、更加诡谲的篇章:《黑神话:钟馗》。

那一刻,整个玩家世界,彻底失控。

01. 一夜之间,杀疯了的“钟馗”

凌晨四点,对于中国的游戏玩家来说,本应是黎明前最沉寂的时刻。但这一夜,注定无眠。

当《黑神话:钟馗》不到两分钟的先导预告片,在科隆游戏展的舞台上播放完毕时,地球的另一端,中国的社交网络,瞬间被引爆。

「卧槽!我以为是DLC,结果你直接给我开了个新宇宙?」

「游科,你是我的神!别人还在做续作,你已经开始搭建自己的神话体系了!」

「这才是文化输出!让那些西方的妖魔鬼怪看看,什么叫我们东方的“鬼王”!」

“黑神话钟馗”这个词条,像一艘突破了音障的火箭,以一种匪夷所思的速度,在短短几十分钟内,从榜单之外,直接撕开了所有娱乐八卦、社会新闻的防线,悍然登顶微博热搜第一。

后面跟着一个深红色的“爆”字,仿佛在嘲笑所有人的猝不及防。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火”,而是一种现象级的“爆炸”。

B站,作为玩家的核心阵地,更是彻底沦陷。官方发布的预告片,像是往滚烫的油锅里泼了一盆冷水,瞬间沸腾。视频发布仅一个小时,播放量就突破了五百万。弹幕的厚度,已经到了不屏蔽就根本看不见画面的程度。“全体起立”、“头皮发麻”、“YYDS”……这些最直白、最原始的赞美,像潮水一样淹没了整个屏幕。实时在线观看人数,一度突破了惊人的十万加,服务器在疯狂的玩家面前瑟瑟发抖。

这不是一次营销的胜利,这是一场玩家情绪的集体决堤。

风暴并未止步于国内。在海外,IGN、GameSpot等顶级游戏媒体,几乎在预告片播完的瞬间,就同步更新了头条文章。标题里的“From the creators of Black Myth: Wukong”(来自《黑神-话:悟空》的创作者)成为了流量的绝对保证。YouTube上,各大游戏主播的直播间里,惊呼声和赞叹声此起彼伏。

「Oh my god! Look at the details on that tiger's fur! It's insane!」(我的天!看看那只老虎毛发上的细节!太疯狂了!)

「A Chinese ghostbuster? This aesthetic is incredible! I need this game right now!」(一个中国的捉鬼师?这美术风格太牛逼了!我现在就要玩到这个游戏!)

从《悟空》开始,全球玩家就已经对这家来自中国的公司抱有极高的期待,而《钟馗》的出现,则彻底击碎了他们对“中国游戏”的最后一点刻板印象。他们意识到,游戏科学想做的,可能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宏大得多——一个根植于东方古老神话的,庞大、黑暗、又充满魅力的“黑神话宇宙”。

官方的举动也印证了这一点。就在预告片发布后,原本名为“黑神话悟空”的官方账号,悄然更名为“黑神话”,账号简介和认证信息,也同步更新为“《黑神话》系列游戏官方账号”。

这个小小的改动,却像一声惊雷,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悟空,只是一个开始。

02. 预告片解析:于光影细节中,窥见鬼神世界

让我们暂时压下激动的心情,戴上显微镜,一帧一帧地,去审视这部只有1分58秒,却信息量爆炸的先导预告。

CG的开篇,没有宏大的场景,反而充满了诡异的市井气息。阴暗潮湿的角落,两个小鬼,一胖一瘦,形象滑稽又可憎,正凑在一起窃窃私语。胖鬼手里拿着一个类似拨浪鼓的法器,瘦鬼则提着一盏破旧的灯笼。

「晦气,真是晦气!刚从张屠户家捞了点油水,就撞上这尊神……」胖鬼的声音尖锐而充满抱怨。

「小声点!你不要命了?那位爷的耳朵,可灵着呢!」瘦鬼吓得一个哆嗦,紧张地四处张望。

他们的对话,瞬间就勾勒出了一个背景:这是一个鬼魅横行,但又存在着某种秩序的世界。而他们口中的“那位爷”,显然就是这个秩序的维持者,一个让小鬼们闻风丧胆的存在。

画面一转,镜头给到了压迫感的来源。

不是人,而是一柄剑。一柄巨大到需要数个小妖合力才能扛起的巨剑。剑身古朴,刻满了符文,散发着令人不安的寒光。这柄剑,更像是一座移动的刑台,宣告着主人的威严。

紧接着,真正的“王”出场了。

一只体型硕大、毛发油亮的斑斓猛虎,踏着稳健的步伐,从黑暗中缓缓走出。它的眼神充满了灵性与凶狠,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王者的气息。最令人惊叹的是它的毛发细节,被雨水打湿后,一缕一缕地贴在皮肤上,水珠顺着毛尖滴落,真实到让人怀疑这究竟是CG还是实拍。

而猛虎的背上,坐着的,正是钟馗。

他没有像传说中那样青面獠牙,怒目圆睁。游戏科学给了他一个更具威严感的设计:头戴唐朝官员的幞头,身着暗红色官袍,标志性的虬髯如钢针般炸开,面色黝黑,不怒自威。他没有看那些瑟瑟发抖的小鬼,只是悠然地打开手中的折扇,眼神睥睨,仿佛世间万鬼,皆是掌中玩物。

这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压迫感,远比张牙舞爪的愤怒,更让人感到恐惧。

这就是东方美学的精髓:含蓄,却力有千钧。

更深挖一层,这个场景的设计,本身就是一场文化的盛宴。钟馗骑虎的形象,在民间画作中并不少见,老虎作为百兽之王,阳刚之气的象征,与钟馗“驱魔辟邪”的神职相得益彰。但游戏科学显然不满足于此。

艺术总监杨奇在随后的个人社交媒体上透露了一个惊人的幕后故事:

「上个月做了个梦,梦见了一个黑脸红胡子的怪人,牵着老虎,守在阳台。」

这个梦,成为了整个《钟馗》项目的起点。当他把这个梦告诉《悟空》的美术主创魏师时,两人一拍即合。这个看似荒诞的开端,却恰恰印证了游戏科学的创作哲学:灵感与热爱,永远高于商业算计。

杨奇还写道:「神魔故事自然过瘾,志怪传奇也该别有生趣。」

这句话,几乎可以看作是“黑神-话宇宙”的创作纲领。《西游记》是“神魔”,充满了天庭与地府的宏大叙事;而《钟馗》,则可能更偏向于“志怪”,聚焦于人间百态,讲述那些流传于乡野村夫口中的,关于鬼、关于妖、关于人性的奇异故事。

从悟空的“战天斗地”,到钟馗的“巡狩人间”,《黑神-话》系列的格局,在这一刻,被无限拉大。

03. 疯子与天才:一个“文件夹”的诞生

当玩家们都在为这个宏大的宇宙构想而狂欢时,游戏科学的CEO冯骥,却用他一贯的坦诚,给所有狂热的粉丝浇了一盆“冷水”。

在一次简短的采访中,他被问及玩家最关心的《悟空》DLC问题,冯骥的回答,充满了无奈与真诚。

「不是我们不想做DLC,说实话,是思绪太乱了。」他坦言,《悟空》的巨大成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关注,团队对于如何做出一个能超越本体,又能给玩家带来新意的DLC,陷入了困顿。

「我们不想为了做而做,不想拿出一个平庸的东西来消耗大家的热情。」

就在这个时候,艺术总监杨奇,那个脑子里充满了奇思妙想的男人,找到了他。

冯骥笑着回忆当时的场景,他模仿着杨奇的语气:「老冯,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你现在不想碰DLC,想搞点新的东西?」

「我当时就看着他,我说,是的,我是这么想的。」

没有冗长的会议,没有复杂的市场调研,没有对赌协议。两个核心创始人之间,一次如同兄弟聊天般的对话,就决定了一个可能会影响中国游戏产业未来十年走向的项目。

——《黑神-话:钟馗》,就此立项。

当然,这个“立项”,在游戏科学内部,可能仅仅意味着一件事:杨奇的电脑里,多了一个新的文件夹。

冯骥在采访中半开玩笑地说道:「虽然动画是四月份才开始做的,新游戏目前的进度,大概也就只有一个新建文件夹……但这一次,我们同样会放开手脚,大胆尝试,不拘定法,从零开始。」

“新建文件夹”,这个词迅速在玩家社区里成为了一个新的“梗”。但这句自嘲背后,透露出的,是游戏科学团队深入骨髓的自信与从容。

他们不被成功所束缚,不被市场的期待所绑架。他们更像是一群纯粹的艺术家,当灵感枯竭时,他们宁愿停下来,去寻找新的火花,而不是在原地重复自己。

他们想要的,永远是下一个“新的英雄、新的玩法、新的视觉、新的技术、 new story”。

这种近乎偏执的创作洁癖,正是他们能从众多游戏公司中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他们不是在做产品,而是在做作品。

04. 从腾讯“出走者”,到中国游戏的“天命人”

回望游戏科学的这条路,你会发现,“天命人”的称号,从来都不是凭空而来的。它的背后,是长达十年的蛰伏、试错与坚持。

2014年,冯骥、杨奇等七位核心成员,做出了一个让当时很多人都无法理解的决定——集体从中国游戏行业的巨无霸“腾讯”离职。他们放弃了优渥的待遇和稳定的前途,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路:创业。

他们创立了“游戏科学”(Game Science)。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用科学、严谨、工业化的精神,去创作充满艺术感的游戏。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2015年,他们的第一款作品《百将行》上线。这款三国题材的动作卡牌游戏,在当时也算惊艳,上线首月就获得了50万新增用户。但高开低走,在随后的11个月里,新增用户总共只有30万。这个成绩,对于一个初创团队来说,远谈不上成功。

2016年,团队转型尝试策略游戏《战争艺术:赤潮》,虽然在海外获得了一些奖项,但在国内市场依旧不温不火。

那几年,是游戏科学最迷茫、最压抑的时期。杨奇首次提出制作《黑神话:悟空》的构想,但冯骥认为,无论是技术、资金还是团队经验,时机都远未成熟。

这个伟大的梦想,被暂时搁置了。

直到2018年,团队在生死线上挣扎了四年之后,冯骥终于下定决心,开启这个疯狂的项目。他们几乎赌上了公司的全部身家,去挑战那个被认为只有欧美顶级大厂才能涉足的领域——3A单机大作。

接下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

2020年8月20日,一段13分钟的实机演示,让《黑神话:悟空》一战封神,也让游戏科学这个名字,第一次被全中国的玩家所铭记。

2023年8月,科隆游戏展,《黑神话:悟空》斩获“最佳视觉效果奖”,让世界看到了中国3A的实力。

2024年8月20日,《黑神话:悟空》正式发售,登顶Steam全球热销榜和最热玩游戏榜,成为了国产游戏历史上一个无法绕开的里程碑。

今年,又是一个8月20日,又是在科隆。他们带着《黑神话:钟馗》压轴亮相。

从2020年到2025年,每年的8月20日,游戏科学都会给玩家带来一次震撼。这种巧合,正如他们自己所说,仿佛冥冥中自有天意。

他们不再是当年从大厂出走的“叛逆者”,他们已经成为了扛起中国游戏工业化大旗的“天命人”。他们的每一步,都在创造历史。

05. 宇宙已启,传奇待续

《黑神话:钟馗》的预告片,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深水炸弹,其激起的涟漪,远未平息。

它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款游戏的期待,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的开端。

玩家们已经开始自发地在各大社区里,挖掘关于“钟馗”的一切。从唐代吴道子的画作,到明清时期的话本小说,再到各地的民间传说……一个被现代流行文化几乎遗忘的IP,因为一部游戏预告,重新焕发了生机。

人们开始热烈地讨论,“黑神-话宇宙”的下一步会是谁?是三头六臂的哪吒,还是劈山救母的沉香?是追日的夸父,还是补天的女娲?

《山海经》《封神演义》《聊斋志异》……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神话与志怪传奇,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而游戏科学,手握着打开这座宝库的钥匙。

当然,也有冷静的声音。从一个“新建文件夹”到一款真正的3A大作,中间还有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开发周期、技术难题、资金压力,每一个都是现实的考验。

但对于已经见证过“悟空”奇迹的玩家们来说,他们愿意等待。

因为他们相信,这群“疯子”和“天才”,这群敢于做梦,又敢于把梦变成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值得这份等待。

《黑神话:钟馗》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而属于“黑神-话宇宙”的传奇,也才刚刚拉开序幕。

最后,让我们用最朴素的语言,送上最真诚的祝福:

祝《黑神话:钟馗》,早日上市。我们,不见不散。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