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吴晗的争议人生:历史如何评说?
意昂体育介绍
吴晗的争议人生:历史如何评说?
发布日期:2025-10-10 07:03    点击次数:107

来源:杨宁远

本文所述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见解,敬请各位读者持开放心态,审慎辨识。

1909年,浙江义乌孕育了吴晗这位人物。在后世的眼中,他堪称一位典型的“两截人”。

在人生的上半场,勤勤恳恳地沉浸在书海之中,讲授真理,笔耕不辍,堪称学术界的励志楷模。

随之,若学识超群,则步入仕途,入朝为官,却最终不仅名誉扫地,家族亦遭不幸,更遗留下一个背师、悖祖、趋炎附势、篡改历史的恶名,至今仍为人所不齿。

1949年前后,标志着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亦成为吴晗个人命运发生根本性逆转的关键时刻。在这一时期,他深刻体会到了“今是而昨非”的哲理,仿佛是在告别学术生涯,同时亦与昔日的师友们挥手作别。

他的前导师胡适,在毅然踏上南下的航班之际,不禁慷慨激昂地叹息道:“吴晗可惜,误入歧途。”然而,吴晗听闻此言,却并未将之放在心上,反而公然回应,称这位曾经的恩师“心智不甚清醒”。

仅仅二十年后,吴晗便与妻子一同遭遇不幸,临终前其头发亦被残忍拔除。

十年之后,他的爱女吴小彦亦步其后尘,选择了结束自己年仅22岁的生命。

吴晗、袁震夫妇

吴晗的个性缺陷,以及他命运的悲剧性,实则是中国知识分子群体普遍存在的钙质缺乏所引发的严重后果的集中体现。

平心而论,吴晗先生并非无才无德之辈。他早年便在学术界崭露头角,学术造诣颇深,尤其在明史研究方面更是精研独到。

细读他二十岁时所著的《西汉的经济状况》一文,再审视他中年时期对皇权与绅权所发表的诸多见解,便可洞悉,他非凡的资质、卓越的智慧与敏锐的洞察力,实乃世间难得一见的杰出人才。

在年仅二十的年纪,他便能自学并撰写出《胡应麟年谱》这样一部文献基础扎实的著作,实属难得!

胡适一旦览见这部书稿,必定喜出望外,精心扶持,将其纳入门下,实非无因。

胡适

在当时的学术界,他受到了广泛的赞誉,顾颉刚甚至断言,若吴晗能够专心致志地投身学术,稳步推进,必将成为明史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一代宗师。

最令人扼腕叹息的是,这类人,出身贫寒,对“改变命运”的渴望尤为迫切,面对时代的剧烈变革,他们的一切行为似乎都失去了底线。为了追求荣华富贵,他们不惜欺师灭祖、巴结权贵、篡改历史,无所不用其极。曾经的君子剑,竟一跃成为小人中的佼佼者。

时局变幻莫测,如同风云变幻,而他亦顺应潮流,自然而然地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更新自我:

对恩师胡适的一手提携,他予以批判,宣称:“胡适虽曾是我的导师,却并未赋予我多少教诲。我所拥有的知识,主要源于自学。”

昔日挚友沈从文遭遇困境,于博物馆担任扫地工,偶遇吴晗,本欲如常握手致意,却未料对方竟视若无睹。

在章伯钧与罗隆基的争议中,他甚至不惜为了个人前程,翻出1948年秋季藏匿的老友私信,以此污蔑陷害,对那些昔日的朋友们造成了极为严重的伤害。

沈从文与张兆和

落井下石的行为太多。

更遑论他挖掘皇陵、主导拆除北京城墙、为迎合史学而篡改史实等行径,这些行为更是令后人每当提及,无不义愤填膺。

更为悲哀的是,即便吴晗遭受了如此惨绝人寰的遭遇,由于他的不堪之身,历史的风云变幻过后,依旧无人愿意对他施以同情。

一则流传于文坛的趣闻记载,在1990年代,学术界泰斗齐聚一堂,会议中有人提及吴晗一家的悲惨遭遇。平日里深居简出、不问世事的钱钟书,竟在此时,转首对坐在身旁的费孝通低语道:

“你还记得吗?在1957年,吴晗对他人进行整治,难道他的态度不也是极其严厉的吗?”

钱钟书、杨绛夫妇

平心而论,吴晗的品行固然存在瑕疵,但断言其极端恶劣,实属过誉。他性格上的主要缺陷,与郭鼎堂相仿,主要体现在急功近利、投机取巧以及势利心重等方面。

最大的遗憾,或许在于缺乏自知之明而投身官场。对于仕途,他热情追捧,然而实际上却并不擅长。

提及古时那些投身政治的文人学士,又有几人能得善终呢?

品读吴晗的数篇文章,不禁使我对他那过人的智慧心生敬佩,却也时常感慨万千。常言道,读史可以使人明智,然而回顾他后半生的荒唐之举,不禁让人怀疑,他那书柜中堆砌的史书,是否真的只是一纸空谈?

显而易见,吴晗虽存文辞粗劣之嫌,但其形象却值得我们永志不忘。尽管那段动荡的年代已然逝去,然而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相较于任何杰出典范,更具深刻的警示价值。

在整风反右运动中,他被誉为反右斗士,冲锋在前。1957年6月11日,民盟的《光明日报》支部在吴晗的领导下,毅然召开了对储安平的批判大会。

会上,吴晗斥责储安平的正常言论。歪曲事实,恶意中伤。。

储安平之所以敢于挺身而出,背后实则有着有力的支持。他明确要求《光明日报》的所有盟友与储安平在思想上保持清晰界限。

储安平、端木露西伉俪

费孝通先生,数十年后,默存先生向其提及,“你还记得吗?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吴晗对待他人亦是如此冷漠无情。”

1957年7月7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吴晗发表了《我愤恨,我控诉!》这篇激情洋溢的演讲,语气激烈,态度严肃,对所谓的“章罗联盟”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吴晗控诉道:

“章伯钧、罗隆基所从事的反党及反社会主义行为,性质一贯,表现为组织严密、部署周详、计划明确、策略精巧,且具有明确的终极目标。此外,他们与诸多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同仇敌忾,形成了一种默契的呼应与联动。”,他最后说:“他们是人民的敌人!”

沈钧儒、章伯钧、罗隆基

他的演讲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其激情四溢的语调引人瞩目。

据李辉在《碑石》一书中所揭露,一位曾与吴晗共事的文人,曾不止一次地向李辉表达了对吴晗的不满之情。正是吴晗坚定不移的斗争精神,导致了他被错误地划为右派,承受了长达二十年的不公正待遇和苦难。

罗隆基于1965年离世,而章伯钧则于1969年与世长辞。储安平生死未卜。

李辉直言:

在反右运动期间,吴晗激昂的“控诉”使得不止一个个体深受其害。

吴晗(1909—1969年),原名吴春晗,字伯辰,笔名众多,包括语轩、酉生等,籍贯浙江义乌。

曾担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之教授,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以及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等职。

网络)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