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又涨了?!”小王一边刷着手机,一边嚷嚷着问隔壁老李,“这都三千四百美元一盎司了,咱们还敢买吗?”老李头不慌不忙地回了一句:“你别说,我媳妇前两天还真去银行排队买金条去了。”这年头,连菜市场的大妈都在关心国际金价,是不是有点离谱?可细想想,这波黄金热潮,到底藏着什么玄机?
全球视野下的“抢金大战”
今年以来,现货黄金价格一路狂飙,从2623美元/盎司起步,如同坐上火箭般直冲3499.45美元/盎司,最高涨幅超过30%。晚上十点多的行情,还能看到现货和期货双双跳涨1.5%以上。这场盛宴,不只是散户凑热闹,更是各国央行齐聚舞台。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官方黄金储备已经连续八个月增长,总量达到2298.55吨。采访中,一位金融从业者调侃:“现在大家见面打招呼都问,你家里有几克?”
央行争购背后的“小算盘”
不少人纳闷:为啥各国央行对买黄金乐此不疲?其实答案并不复杂。首先,在当前全球经济变幻莫测、地缘摩擦频发的背景下,各大经济体手里的外汇储备压力山大。相比那些容易受单边制裁影响的主权信用资产,黄金作为硬通货就显得格外香。“说白了,就是给自己留条后路,”某资深财经评论员分析道,“万一哪天纸币贬值或局势突变,有点‘压箱底’的实物总归心里踏实。”
数据不会骗人。据世界黄金协会统计,仅过去三年,各国央行共计购入约1000吨新金,比2008-2022年的平均水平翻了一番。今年第一季度虽然稍有放缓,但244吨的新购量依然处于历史高位。而且95%的受访中央银行表示未来一年还要继续加仓,这个比例创出近六年来新纪录。
矿企业绩水涨船高 谁才是真正赢家
有人可能会问:那谁最开心呢?答案毫无悬念——矿业公司笑得合不拢嘴。今年上半年,多家上市采矿企业净利润暴增成常态,中润资源甚至实现扭亏为盈,同比增幅接近两倍;西部、山东等大型企业净利翻番已成“标配”。紫金矿业更是遥遥领先,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突破230亿元,同比增长超五成。
编辑走访发现,不少投资者也跟风入场。有市民坦言:“去年我买房犹豫,今年直接改存金币了。”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当身边人开始讨论要不要卖掉首饰换投资型金币时,也许就是风险悄悄靠近的时候。
避险情绪升温 黄金为何屡创新高
其实每次国际局势紧张、金融市场动荡时,都能看到类似剧本重演。一方面,美国等主要经济体政策调整带来汇率波动,让部分国家担忧本币贬值;另一方面,大宗商品普遍走强,为贵金属价格托底。“咱们普通人没法左右大盘,但可以学会观察信号,”理财顾问刘女士建议,“比如看看新闻里哪些国家突然增加储备,再结合实际生活需求做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华尔街机构对后市分歧明显,有报告唱多,也有人唱空。但现实往往比预测更精彩,就像朋友圈里的段子说得好:“分析师画线如山河壮丽,可账户余额却让人泪流满面。”
全民淘金热 背后隐忧需警惕
不过话又说回来,当全社会掀起“淘金潮”,是不是也该冷静一下?毕竟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每一次全民追捧之后,总会迎来阵痛期。一位业内人士提醒道:“如果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无论这个篮子多结实,都难保万无一失。”而且近期部分地区出现炒作虚假概念产品、“割韭菜”等乱象,小白投资者尤其需要提高警惕。
亲历故事插播:邻居张阿姨前阵子刚换掉全部定期存款投向某互联网平台购买碎片化数字金币,本以为稳赚,却没想到平台突然暂停提现,她差点急哭出来。这事儿说明,高收益伴随高风险,道理人人懂,可真到自己头上总觉得例外?
未来走势扑朔迷离 你的选择是什么
眼下看来,无论是各国央行还是普通家庭,对抗“不确定性”的方法似乎越来越趋同——那就是囤一点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但问题来了,如果明天形势反转,会不会出现踩踏式抛售呢?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面对如今这轮轰轰烈烈的抢购浪潮,你觉得应该顺应趋势果断出手,还是冷静观望保持理智,对此你怎么看?
本文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不代表当事人及平台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点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