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说啊,这世界舞台上的恩怨情仇,比电视剧还精彩,信不信由你。
眼下,最抓人眼球的剧情,非莫迪跟特朗普的“爱恨交织”莫属。
刚过去没几天,华盛顿的老特又在推特开腔了,话里话外“敲山震虎”:要是不乖乖合作,印度商品一律上25%重税。
行,这才刚冒烟呢,美媒又出来添把火——说印度跟俄罗斯的石油买卖停了,有鼻子有眼的。
这种“咱听说”、“小道消息”让人啼笑皆非。
印度一看,立马顶了回来,发声明拍桌子:啥叫不买俄油?解释清楚点,我们的合作照旧,生意还得做。
瞧,国际关系这锅粥,看着表面热闹,里面早已翻江倒海。
其实这么一来,大众最爱问的问题也就来了:在美国轮番“找茬”的局势下,莫迪会不会心一横,干脆跟中国联手给特朗普点颜色看看?
别小看这种猜想,毕竟西方媒体早就给加拿大按过这样的“标签”了,说人家在美国面前还靠着中国站队硬气一把。
那么,这些操作究竟会把印度推向哪一边?咱们慢慢捋一捋。
先撇开阴谋论,单说印度和美国的这段关系史,绝对是一波三折。
几年前,莫迪和特朗普两人还笑得跟兄弟似的,比肩作战,一派美印蜜月期。
可天底下有哪场“豪门婚姻”能逃得了绊脚石?
商谈贸易协议的时候气氛那叫一个火热,可话锋一转,协议没谈拢,气氛秒变冰点。
特朗普先是挥起“大棒”,提高关税,印度的商品进美国市场,从拉客变成了跋山涉水。
纺织、珠宝、IT服务这些本土强项,挣美元本来已经够拼,突如其来的上调关税,直接砸在了产业链脊梁上,是谁谁都得冒火。
几家印度出口企业直接在新闻里喊冤,说订单缩水,利润见底。
你说一个国家赖以“糊口”的饭碗,就让别人这么端着晃悠,搁谁心里能服气?
再扯能源。
印度的油,向来舍不得丢俄罗斯的盘子。
为啥?
理由太简单了,便宜,稳定,还能谈朋友价——而且咱国内对能源的胃口,那也是出了名的大。
偏偏特朗普就爱在这时候拱火,说什么“我们知晓印度已不再买俄油”,嘴上不饶人,实际上一点实锤都拿不出。
印度铁腕回怼,政府出来“真情告白”:哥们,合约好好的,生意不停,别瞎拿风。
一时间,印度民间情绪也集体上线了,社交平台上各种段子、表情包“群魔乱舞”,美国霸气一出,印度这边就炸锅。
讲真,不光是普通民众窝火,就连很多专家学者都想拉黑特朗普,觉得你压我们可以,但是别侮辱“智商”。
老特嘴里的“死亡经济”,配上连环滚动的舆论刺激,莫迪哪能不急?
他得站出来给全国人民打气,顺带宣誓一把“经济自信”:咱们国家气色不错,马上就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说得简直像给家里孩子打鸡血。
口号喊得响:大家快来买国货!
细品背后的用心,不就是要国人少碰美货,多捧自家场子?
打贸易仗,这也是不得已的妙招。
可问题来了——曾经美印称兄道弟,如今“虽然你很抢手,但我不吃这套了”。
那莫迪接下来会玩儿什么新花样?
照这趋势,他是不是该往哪儿“靠一靠”,谁又能成他的新支点?
细数能“扛住美国压力”的国家,说来还真不多。
中国自然在名单里。
两国曾是“丝绸之路”的故交,几千年前都能一起鼓捣经商,如今合作不是不行。
佛教就是跨国好朋友的见证,文化早有底子。
建国后,中印也不是老僵着,很多年互通有无。
进到新世纪,两边的经贸关系其实蛮紧。
去年,双方贸易额一度飙到一千三百多亿刀,妥妥的“互补型友谊”。
就比如说,中国产能和制造业优势大,印度科技、IT外包厉害,方向不冲突,还能资源互换。
碰到关税、制裁那档事,市场总不能全靠美国,不如中国这摊子再“分羹”点利润,何乐不为?
而且印度搞基建、想发展工业,恰逢中国走向饱和,好多技术和“know-how”,其实借点风都能奔小康。
咱不是光说说,印度的地铁、高铁、桥梁、数字化转型……你去看看谁在幕后帮了大忙。
身处“金砖国家”圈子,中印本来就是合作老熟人。
想在G20、气候大会那种国际舞台发出声音,拉上中国一起一起吆喝,分量明显重多了。
再看地区局势,近年来双方虽说边界摩擦不断,媒体老爱泡沫炒作一波紧张气氛,但你别忘了,一紧就谈判,没闹明大事,经贸往来没耽误。
这说明什么?
两边绷归绷,该搭台唱戏还是搭台唱戏。
面对特朗普那种“美利坚皇帝”的强硬压制,中印这种“关起门来细商量”的默契,其实更像一对脾气有点犟又谁都离不开谁的室友。
经济上,印度需要市场出口;政治上,需要国际话语权;安全上,需要战略缓冲。
美国光顾着打“贸易兼金融”组合拳,动辄玩“脱钩断链”,哪有工夫真跟印度心贴心?
莫迪当然明白,靠谁都不如靠自己,路是要自己铺的,但能拉朋友绝不独行。
这时候,跟中国搞朋友关系更像是“有选择的主动出击”。
当然话必须说回来,中印之间也不是全无隔阂。
边境争议、地缘竞争、第三国影响、历史算账……这堆剪不断理还乱的现实掺杂着不少“小情绪”。
但你看这几年,多边机制、贸易团体里,碰到美国当头棒喝时,两边的“战略自制”其实越来越明显。
谁都不愿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说白了,即便再有磕磕绊绊,有点共同利益,就能搁置一堆矛盾。
再回到美国那一茬。
权杖在特朗普手里,他的一通操作无非还是想用“敲山震虎”那一套逼迫盟友站好队。
但世界又不是傻白甜。
去年加拿大顶住压力,转身抱团中国,让美国白忙一场。
现在,印度民意都在反弹,谁都看得出老特这回是真的惹毛莫迪。
社交媒体上“抵制美货”的劲头奔涌,大家都跟着喊自家口号:强国出国货,谁还稀罕你美国佬?
短期内,印度这样搞能撑多久还不好说,毕竟经济体量和美国不可同日而语,但情绪这东西,影响决策没跑。
莫迪要是不适时地给大家信心,那可不是掉选票的事,执政根基都得跟着打滑。
这也是为啥他对外放狠话,对内搞自信“加油站”。
另外,他想借中国市场来消化美国市场的损失,这种“东方不亮西方亮”,再现实不过。
印度的全球战略向来讲究独立自主,既不想傍美,也不愿随大流。
国际上哪个国家愿意被人牵着鼻子走?别忘了,印度骨子里那股“不服气”很有名啊。
更何况,印度国内的大资本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投资分散,在中国、美国、俄罗斯三家都插了旗子,说到底,他们可不愿谁一家独大。
细思量,这次的争端,很可能逼着印度进一步加深和中国的经济牵手。
你说莫迪会不会思考,这出“以美制美”把戏玩到头来,自己手里也添了几张牌?
从大国关系博弈看,印度可能会利用和中国的互动施压美国,为自己谋更多利益。
没准将来,还真能把特朗普气个半死。
还有啊,特朗普现在嘴里“印度经济快要死了”、“俄罗斯经济是个笑话”,但现实真比他说得那么绝望?
看看那组数据,2022年印度GDP增速全球靠前,国内创新、生意红火,光靠嘴炮很难死人。
不过,这种抓马的外交剧情,两三句话讲不尽。
每天刷新闻的你我,都清楚,世界变局比小说还吊诡,转身的机会随时降临。
就看莫迪怎么抉择,是继续跟美国“磕磕碰碰”,还是善用中国这张牌,让自己在夹缝中再活出点调调。
最后我倒觉得,不管印度会不会跟中国扎堆,特朗普给全球上的这一课,总归教会了大家一点——别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国际关系这条路,左右逢源才有的选,不然随时容易被人“指点江山”给气个半死。
你说呢?莫迪是不是真会和中国组队唱双簧呢?欢迎聊聊你的想法,留言区等你来battle!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