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太离谱!北上广掀起“洗房潮”,多数普通家庭首当其冲
产品展示
太离谱!北上广掀起“洗房潮”,多数普通家庭首当其冲
发布日期:2025-08-06 14:48    点击次数:147

一位北京西城区的李女士近日花了8800元请了一家"除霉菌专业公司"来家里"洗房",结果不仅家里的墙壁被损毁,还发现所谓的"黑色霉菌"只是普通墙面污渍。这样的遭遇并非个例,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接到的"洗房"投诉同比增长187%,其中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投诉量占总数的63%。这种打着"健康居住"旗号的新型骗局,到底是如何让众多家庭上当受骗的?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2025年《消费者权益保护分析报告》显示,"洗房"骗局已成为继装修、保健品后的第三大消费陷阱。所谓"洗房",是指一些自称专业的公司以检测室内甲醛、霉菌等有害物质为由,通过夸大危害、制造恐慌,诱导消费者购买高价除霉、除甲醛等服务的行为。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这一现象从广州开始蔓延,迅速扩散至北京、上海、深圳等全国各大城市。

国家卫健委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研究员王建华表示,正规的室内空气质量检测需要专业设备和资质,而市面上90%以上的"洗房"公司并没有相关资质。他们通常使用简易检测盒或便携仪器,这些工具精度低,极易出现假阳性结果。据北京市消费者协会2025年3月发布的调查报告,在随机抽查的100家提供"洗房"服务的企业中,持有CMA、CNAS等专业检测资质的仅有7家。

一位曾在"洗房"公司工作过的内部人士透露,这些公司有一套完整的"话术"和"表演"。他们会先在客户家中使用含有特殊化学试剂的检测仪器,这些试剂能与普通墙面污渍反应产生颜色变化,借此"证明"墙体内有大量霉菌或甲醛。随后,他们会展示一些夸张的"案例照片",渲染可能导致的健康风险,特别是针对有老人和儿童的家庭,用"致癌""白血病"等词汇制造恐慌,从而推销动辄上万元的服务套餐。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张志强指出,虽然室内霉菌确实可能引发过敏性疾病,但普通家庭通过保持通风和干燥就能有效预防。对于已经出现的轻微霉菌,使用含漂白剂的清洁剂擦拭即可,无需花费高价请专业公司处理。他强调,市面上许多"洗房"公司使用的除霉剂成分不明,有些含有刺激性化学物质,反而可能对健康造成二次伤害。

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在2025年2月发布的消费警示中指出,"洗房"公司的另一个惯用伎俩是利用消费者对专业知识的缺乏。他们会使用"微生物气溶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等专业术语,并展示一些无关的"检测数据"和"科研论文",让消费者误以为自己家中存在严重的健康隐患。一些公司甚至谎称与权威机构合作,或持有虚假的"国家认证资质"。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大城市共有超过5000家提供"洗房"服务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其中约80%成立不足两年。这些企业大多通过社区广告、微信群、小区业主群等渠道发展客户,部分还与物业公司合作,以"免费检测"为由进入居民家中。

2024年,全国工商部门共查处"洗房"相关虚假宣传案件1243起,罚款总额达3.17亿元。今年一季度,这一数字已达到892起,罚款总额2.46亿元,处罚力度明显加大。然而,由于这类企业注册门槛低,即使被查处后也能迅速以新名称重新注册经营,监管难度较大。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秘书长杨晓军提醒,消费者应提高警惕,不要轻信上门推销的"免费检测",如确需检测室内空气质量,应选择具有CMA或CNAS资质的正规检测机构。检测结果如有异常,可咨询当地疾控中心或环保部门获取专业建议,避免盲目购买高价服务。

据调查,"洗房"公司的收费普遍较高,一般家庭的"洗房"费用在5000-20000元不等,而实际成本可能只有几百元。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洗房"公司使用的清洁剂含有强氧化剂或强碱性物质,不仅可能损坏墙面和家具,还可能导致室内空气二次污染。

上海一位受害者郑先生表示,去年11月他花12600元请了一家"除霉除醛中心"处理新房,工作人员在墙面喷洒了一种刺鼻的液体后,他全家连续三天出现咳嗽、眼睛刺痛等症状,后经专业检测发现室内甲醛浓度反而升高了。类似案例在全国各地不断增多,但由于服务合同中往往含有免责条款,消费者维权困难。

对此,法律专家建议,消费者遇到此类问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维权:一是保留所有证据,包括宣传材料、合同、付款凭证、施工照片等;二是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或消费者协会投诉;三是对于明显的欺诈行为,可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四是联合其他受害者集体维权,提高维权效率。

住建部建筑环境与能源研究院专家刘明表示,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室内环境质量确实值得关注,但不应被夸大的宣传所误导。他建议,新房装修后应保持至少两周的通风,使用环保材料,定期清洁,保持室内干燥通风,这些都是预防室内空气污染的有效方法。对于老房子出现的墙面霉斑,可使用市售的除霉剂自行处理,或在装修时选用防霉涂料。

各地监管部门也在加强对"洗房"行业的规范。2025年3月,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联合住建委发布了《关于规范室内空气治理服务市场的指导意见》,要求提供室内空气治理服务的企业必须持有相关资质,明确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不得夸大宣传或使用不明成分的治理产品。上海、广州等地也相继出台了类似政策。

业内人士指出,与其被动应对"洗房"骗局,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识别能力。同时,应建立室内环境治理行业标准,对从业企业实行资质管理和信用评价,形成良性的市场环境。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面对"洗房"推销时应保持理性,不要被"免费检测"等营销手段所迷惑。如果家中确实有霉菌或空气质量问题,可先采取开窗通风、使用除湿机、定期清洁等基本措施。必要时,可咨询专业的室内环境评估机构,获取科学的改善建议。

从根本上说,"洗房"骗局的盛行,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与专业知识缺乏之间的矛盾。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辨别真伪、理性消费,已成为每个家庭必须面对的课题。

你家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洗房"推销?你认为应该如何有效防范这类新型消费陷阱?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看法。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