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直爽”都叫可爱——李嘉格的高情商“翻车现场”大赏
说个扎心的真相在娱乐圈这个“社交修罗场”,能捧红一个人,也能让一个人瞬间掉粉。看看最近火热的《是女儿是妈妈》第二季,唉哟妈呀,李嘉格同学全程输出零滤镜、无修饰的“直爽”发言,那画面堪比大型翻车直播现场,让无数网友大呼实在服了!
咱们都知道,在“人情世故”这门苦学问面前,直性子的人总觉得自己赢了道德高地,可要是天天在节目里口无遮拦,究竟是真耿直还是情商没上道?李嘉格的表现,可真是让人忍不住要唠叨几句说话带点脑子,难道真的有那么难吗?她的“直爽”,到底是带来一阵清流,还是把自己变成了逆流里那个闹腾的漩涡?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直击节目背后的人情冷暖。
“吐槽王”上线,迷惑行为大赏
先说说这节目里的神操作。李嘉格吐槽起蔡国庆老师,张口就来一句“年龄大,只能和我妈一起演戏。”好家伙,这一波比赛还没有比人家戏还没搭你就先给对方贴个“中老年专属搭档”标签。想想吧,本来娱乐圈的“年龄焦虑”已经够严重了,能不能别再往上撒盐?这不就等于在饭桌上大喊,“菜怎么那么咸?谁做的不会下厨吧?”让人当场社死……
再来一出“称呼门”,面对七十多岁的黄圣依妈妈邓传理,别人都客客气气一口一个“邓奶”,李嘉格倒好,直接来了个“传理”。想想要是你在村头偶遇孙大爷,刚张嘴“二狗!”旁人怕不是当场笑出猪叫声吧?在中国讲究长幼有序、称呼得体,咱礼仪之邦的“面子工程”有时候贵过黄金万两,难怪网友直呼“搞不懂你们上海人会不会说人话”。
啥叫世故?啥叫情商?啥叫好歹得过脑子?
其实这还没完。全场最尬的,要数“撒狗粮”的跨代难题。老辈子邓传理,看着剧本里的“这两个小祖宗撒狗粮比咱家园丁施肥还勤快呢!”那一脸懵圈,我真想给她点个大大的赞。互联网黑话就是这点讨厌,年轻人玩得飞起,老一辈彻底跟不上脚步。邓奶就是个“现实版新手村玩家”,一句“撒狗粮”能研究出五套解释,最后还是没get到点上。
关键时候,程潇温柔耐心解释,邓奶觉得受用不尽。可李嘉格倒是帮倒忙“谁让她知道单身狗的?烦死了,昨晚都没睡好!”这话一出口,气氛那叫一个微妙你这是关心人家理解网络语言,还是嫌人家多事?别说普通观众,台上的嘉宾都被你整笑了——是真笑你还是讽刺你一句“耿直得让人无语”?咱也闹不清!
搭档之争,性格耿直未必是优点
节目中选短剧搭档,李嘉格不仅嫌弃蔡国庆年纪大,连老乡刘维也不想选,理由是“太熟不想演”。你这话搁谁听了不心里膈应?本来挑搭档嘛,大家都图个乐呵,她倒好,活像开诚布公大会现场,“我谁都嫌,能让我一个人完成吗?”最后人家凑合选了刘维,蔡国庆被分给了黄圣依。演完后,李嘉格还当着众人的面说“要是我选到蔡老师,我肯定推我妈给他。”搞得蔡国庆直接被当成“老年专线”,气氛尴尬抓一把能拧出水来。
换作黄圣依这种见惯大世面的,忍不住吐槽——作为演员,专业与敬业最重要,不管搭档是谁都得演到底,你不能光看对方年龄外貌,还要有点“演员信念感”吧?你说你真是太不会拍戏。其实道理搁现实生活也适用谁不是百般将就,带着一堆“不愿意”把日报、表格、项目弄完的?做人不能净想着自己舒服啊!
“直爽”这把刀,刀刃永远向内还是向外?
演戏选搭档嫌这个嫌那个,说话脱口而出得罪人,称呼前辈直接无视长幼,李嘉格的“直爽”在社交场上恐怕不能算“优点”。这画风让我想起了身边那个谁,每次聚会脱口而出“你咋又胖了”,美其名曰“我就这实诚性格”,听得人家脸都绿了。
直爽要用对地方,耿直不是挡箭牌。身边事例太多了,曾经我单位有个同事,早会上当着领导说“咱们部门太拉了,业绩全靠别的组。”然后还美滋滋自夸真诚,半年后被调岗哭晕在厕所,才明白职场是“圆滑处事,不忘初心”,可不是靠“一腔直肠子”闯天下。
李嘉格妈妈薄永霞也是“嘴快型”选手,节目里大大咧咧夸别的歌手金志文好,顺便把在场的刘维diss成“你唱歌就太油。”本意不是恶意,但因为觉察力太低,把人家尴尬得一愣一愣的。这样李嘉格的性格多少也是“遗传问题”,家里说话都直来直去,难怪在外面屡屡踩坑。
别光会吐槽,情商其实是门学问
讲真,一个会做人的艺人,从来都不是靠“耿直”混出来的,反而是靠情商和礼数在圈里圈外左右逢源。你看程潇,耐心帮邓奶解释互联网黑话,点滴见细致。再看看多次被cue、被嫌弃的蔡国庆老师,人家一如既往敬业谦逊,唱歌、演喜剧来者不拒,没有辜负观众一句“老艺术家”的赞誉。
反观李嘉格,猛冲猛打的小白式社交,倒让原本安静无波的真人秀多了阵“社死感”。观众最爱看的,恰恰是“新人闯江湖”被现实锤醒的成长瞬间。直性子可以有,但要讲分寸、看场合。你觉得自己“坦率真诚、勇敢自信”,别人只觉得“口不择言、不懂尊重”。
如果说“会说话”在娱乐圈是一种本领,那“把话说对”就是考验情商的分水岭。嘴上不长毛,办事没商量,最终只能把机会往外推。
“你可以不圆滑,但不能没脑子”
曾有人调侃“中国是个讲关系、讲脸面的社会。”你看看身边,谁不是把自己的脾气磨掉点棱角,换取一点顺畅的人生?艺人更是如此,他们既要在舞台上尽情自己,也要在人群里收敛锋芒。尤其在综艺节目这种“放大镜视角”加持下,说话的每一秒都能上热搜、成槽点,分分钟被全国观众“人肉弹幕”。
李嘉格觉得自己“直言不讳”,观众大多却只看到“不知天高地厚”。节目组和嘉宾表面一团和气,其实每一句带刺的话都能让彼此的关系多几分缝隙。假如说生活就是一出戏,每个人都多少有几分“演员”的成分,那么怎么在无数的社交场合分寸得当、进退自如,决定的其实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你“怎么说”。
没有人天生就会社交,所谓高情商,更多是观察和学习的结果。拿李嘉格妈妈的那套“嘴快型”家风来节目上“随心所欲”,生活里却屡屡碰壁。大家笑你口无遮拦,但背后更在乎的是你到底重不重视身边人的感受。再铁的直性子,也不能拿别人当垫脚石。
别让性格变成挡箭牌,别拿坦率当遮羞布
我们的社会,对直爽的好人没坏印象,但对“损人不利己”的嘴快有零容忍。你得明白,娱乐圈归根结底还是“讲情商、拼人品、看气质”的江湖。李嘉格的“翻车现场”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直爽可以,别过界;真性情无妨,要有度!
学学程潇的耐心,沾点黄圣依的包容,捎带几分蔡国庆的从容,你会发现,老一辈的稳重和新人类的真诚并不冲突。嘴上刹不住车的结果,不是让人刮目相而是让自己难堪异常。
直率是美德,但思虑更是能力。咱们没必要人人变成“老油条”,但更不能拿“性格直”当护身符。更何况,真正厉害的人,往往是藏而不露,点到为止。
要说娱乐圈最不缺的,就是“说话不经过大脑”的大型社死现场。关键是你学到没?李嘉格的嘴,只能算节目效果;高情商和分寸感,才是她未来路上的硬通货。做人做事,拎得清才是本事。
有句话送给那些自诩“我就是这样,改不了”的朋友你不是改不了,只是懒,或者根本就不想改。
说到这儿,有没有一点点动容,或者只觉得“还是傻人有傻福”?那你可真得好好琢磨琢磨,人生路那么长,真话难讲,玩笑易过火——聪明人都在努力学着“说人话”“做人事”,别把直爽等于嘴快,把真诚和无知混为一谈。
有些人总拿“直爽”当高情商的金字招牌,结果分分钟变成社交灾难;也有人觉得“说真话”比什么都宝贵,可现实多半考验的是“怎样把真话说得体”。你咱中国人的社交生态,是该鼓励直言不讳,还是要学会顺着人情世故装个糊涂?李嘉格的“耿直”到底算是一股清流,还是只会让人招架不住的逆流?冲不冲,随你评论!